

徐定华
男,1967年8月生,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教育部高校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6-2010, 2013-2017, 2018-2022)。
曾任中国计算数学学会第六届、第七届理事;中国数学会高等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企业合作委员会委员。
曾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
电子邮箱:dhxu6708@zstu.edu.cn
网站地址:http://dsxxcx.zstu.edu.cn/master/591
学习经历
1985.9-1989.7 |
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数学系学习 |
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
1994.9-1996.12 |
上海大学理学院学习 |
应用数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
1998.9-2001.7 |
上海大学理学院学习 |
计算数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 |
2002.11-2005.7 |
南京大学 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
博士后研究:大气科学中的数学方法 |
工作经历
1989.7-2006.6 |
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工作 |
数学教学与研究 ( 2002年9月破格评聘为教授) 2002年11月任教务处处长 兼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 |
2006.6-2013.9 |
浙江理工大学工作 |
数学教授,教务处处长 |
2013.9-2016.12 |
数学教授,研究生部主任兼党委研工部部长 |
2016.12-现在 |
数学教授(二级) |
研究领域
1.可计算建模与反问题数值算法
2. 工业问题驱动的数学建模与计算
3. 统计反演理论与方法
4. 数据建模与统计计算
5. 数学教育与专业建设
主持项目情况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面上),No.11871435,一类可计算随机抛物型模型参数优化决定的反问题,2019/01-2022/12,在研,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No.91534113,沉淀法制备催化剂中介尺度行为研究及数理模型建立, 2016/01-2018/12,结题,第二负责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11471287,功能性纺织材料设计反问题的数学模型与数值算法,2015/01-2018/12,在研,主持。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11071221,纺织材料热湿传递数学模型与设计反问题,2011/01-2013/12,已结题,主持。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区基金),10561001,高维非线性抛物型偏微分方程反问题的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研究,2006/01-2008/12,已结题,主持。
6、国家外专局项目《经济金融相关问题的数据驱动建模与算法》,2019.1-12,主持
7、国家外专局项目《反问题的机理建模与统计学习融合研究》,2019.1-12,主持
论著、教材、译著:
徐定华著,《纺织材料热湿传递数学模型及设计反问题》,科学出版社,2014年
徐定华主编《数学物理方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刘逸侃、徐定华、程晋译,《统计与计算反问题》(Jari Kaipio, Erkki Somersalo著),科学出版社,2018年
徐定华、徐映红、葛美宝、张启峰等,《微分方程和反问题模型与计算》,科学出版社,2021年
发表论文情况(2012年以来)
[1]Dinghua Xu, Meibao Ge, Thickness determination in textile material design: dynamicmodeling and numerical algorithms, Invesre problems, 2012,28:001-022, doi:10.1088/0266-5611/28/3/035011
[2]Dinghua Xu,Yuanbo Chen,Xiaohong Zhou, Type design for bilayer textile materials under low temperature: modeling, numerical algorithm and simul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60 (2013) 582-590
[3]Dinghua Xu,Meibao Ge, Haili Zhang, Numerical solution of a dynamic model of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in porous fabric under low temperatu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2013, 61:149–157
[4]Dinghua Xu, Peng Cui,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hickness,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Porosity in Textile Material Design, Journal of Inverse and Ill-posed Problems, 2016,24(1):59-66
[5]Yue Yu, Dinghua Xu, Y. C. Hon, Numerical algorithms for a sideways parabolic problem with variable coefficients, Applicable Analysis, DOI:10.1080/00036811. 2015.1038995, 2015
[6] Yue Yu, Dinghua Xu, Y. C. Hon, Reconstruction of inaccessible boundary value in a sideways parabolic problem with variable coefficients, 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 61, 78-90, 2015
[7]Yue Yu, Dinghua Xu, On the inverse problems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determination in nonlinear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model within textiles,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264, 284-299, 2015
[8]Dinghua Xu, Inverse problems of textile material design based on clothing heat-moisture comfort, Applicable Analysis,doi:10.1080/00036811.2014.916403
[9]徐定华,文雷,基于动态热湿传递的纺织材料的孔隙率决定的反问题,数学年刊(A辑),2014,35(A), No 2:129-144
[10]Dinghua Xu, Lei Wen, An inverse problems of bilayer textile thickness determination in dynamic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Applicable Analysis,2014, 93(3):445-465, doi:10.1080/00036811/2013.835042
[11]Zewen Wang, Dinghua Xu, On the linear model function method for choosing regularization parameters in linear ill-posed problems,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thematics,2013,30(3)
[12]Peng Cui, Dinghua Xu,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hickness and heat conductivity in fabric design: steady-state modeling and PSO algorithms,Journal of Fiber Bio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cs, 2013,6:2,195-204
[13] Ding-Hua Xu, Jian-Xin Cheng, Xiao-Hong Zhou, A Model of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Through the Parallel Pore Textiles,Journal of Fiber Bio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cs,2011, doi: 10.3993/ jfbi03201110
[14]Dinghua Xu, Jianxin Cheng, Yuanbo Chen and Meibao Ge, An inverse problem of thicknessdesign for textile material under low temperature,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290, 2011,doi:10.1088/1742-6596/290/1/012018.
[17]Yuan-Bo Chen, Ding-Hua Xu, Xiao-Hong Zhou,An Inverse Problem of Type Design for Bilayer Textile Materials under Low Temperature,Journal of Fiber Bioengineering & Informatics,2012),4(4):359-370.
[18]Yue Yu, Dinghua XU, Y.C. Hon, Numerical algorithms for a sideways parabolic problem with variable coefficients, Applicable Analysis, 2016,95(4):874-901
[19]Pan Bin, Xu Dinghua, Xu Yinghong and Yu Yue, TV-like regularization for backward parabolic problems,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Applied Sciences, 2017, doi: 10.1002/mma.4027
[20]Yue Yu, Dinghua Xu, Yongzhi Steve Xu, Qifeng Zhang,Variational formulation for a fractional heat transfer model in firefighter protective clothing,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2016,doi: 10.1016/j.apm.2016.05.035
[21] Tangwei Liu, Xiangrui Chen & Dinghua Xu, Numerical Inversion of Heat Exchange Coefficient and Source Sink Term for Thermal-Fluid Coupled Model,Applicable Analysis,2017,DOI:10.1080/00036811.2017.1319050
[22]Xiaoying Jiang,Dinghua Xu, Qifeng Zhang, A modified regularized algorithm for a semilinear space-fractional backward diffusion problem,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Applied Sciences,2017,DOI: 10.1002/mma.4449
[23]Dinghua XU, Yangao He, Yue Yu, Qifeng Zhang,Multiple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in Textile Material Design: A Bayesian Inference Approach Based on Simulation,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in Simulation, 2018,DOI : 10.1016/j.matcom.2018.04.001
[24]Keji Liu, Yongzhi Xu & Dinghua Xu (2018): Numerical algorithms for a free boundary problem model of DCIS and a related inverse problem, Applicable Analysis, DOI:10.1080/ 00036811.2018.1524139
[25]Dinghua Xu, Feixiang Li, Xiaonian Li, Nan Yao, Xu Yinghong,Qifeng Zhang,Mesoscale Modeling of Crystallization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during Iron-based Catalyst Preparation Process,Applicable Analysis 2018, 151, 1-14. DOI:10.1080/00036811.2018.1555327
[26]Meibao Ge, Keji Liu, Dinghua Xu, An inverse problem ofDCIS model based on nonlocal and terminal data,2019 al-Farabi Kazakh National Universi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10, No2, 21 (2019),:21-27;https://doi.org/10.26577/ ijmph-2019-i2-4.
[27]Tingyue Li, Sergey Kabanikhin, Gen Nakamura, Faming Wang, Dinghua Xu, An inverse problem of triple-thickness parameters determination for thermal protective clothing with Stephan-Boltzmann interface conditions, J Inverse Ill-posed Probl., 2020,DOI:https://doi.org /10.1515/jiip-2019-0060
荣誉和奖励
1.2004年9月, 全国优秀教师
2.2004年9月, 江西省第二届教学名师
3.2008年9月, 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
4.2011年12月,浙江理工大学“健盛奖教金”
5.2012年12月,浙江理工大学“金富春奖教金—师德师风奖”
6.2015年3月,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度重大教学贡献奖
7.2019年浙江理工大学先进个人
8. 2019年12月,浙江省研究生教育优秀案例:《融合数据推断和机理建模的功能服装参数决定》
9.2020年9月10日 浙江理工大学金沙引路人、华鼎教育功勋奖
国际学术交流
1999.8起 应东京大学大学院数理科学研究科山本昌红邀请,十次短期学术访问
与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学者开展学术研讨与人才培养合作
担任JCR SCI-Q3期刊Applicable Analysis期刊的编委(2018年10月起)
育人成果
毕业硕士生:
王泽文、钱海忠(2001.9-2004.7);刘唐伟(2002.9-2005.7);葛美宝、何杰、王兵贤(2004.9-2007.7);曾苏华、阮周生、王燕(2005.9-2008.7);任长青(2006.9-2009.7);张海丽(2007.9-2010.3);程建新(2008.9-2011.3);陈远波(2009.9-2012.3);蒋建益(2010.9-2013.4);文雷、崔芃(2011.9-2014.3);何炎高(2012.9-2015.3);余跃、李书伟(2013.9-2016.3);潘斌、潘启天(2014.9-2017.3);蒋晓颖、卢琳珍、资菲菲(2015.9--20183);李飞翔、赵倩雯(2016.9--2019.3);王玮,彭鹏,骆阳,杨卓月((2017.9--2020.3);谷韬,李婷月,姜逸梅(2018.9--2021.6)
在读研究生:
2018级:葛美宝(博士),赵星宇(硕士);2019级:胡磊(博士),高洁(硕士),张国安(硕士);2020级:杨琳(博士)、田亦濛(硕士);2021级硕士:张晓明,郭琴,周琴,刘玉娇,周宇璐,张逸正
主持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主持/参加 |
起止日期 |
《基于积件思想的《计算方法》课件的研制与开发》 |
江西省省级教研课题 |
主持 |
2002.12 -2004.09 |
《一般高等院校学生学习质量的发展性评估》 |
江西省省级教研课题 |
主持 |
2004.06 2005.12 |
《高等学校理工科学科专业规范的研究》 |
教育部教学研究课题 |
第二负责 |
2005.06 -2007.12 |
《高等工程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IA070129) |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 |
第二负责 |
2007.10 -2009.12 |
《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学校2007年度课题 |
第二负责 |
2008.01 -2012.06 |
《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数学类重点课题“数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 (FIB070335-A2-03) |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国家重点课题 |
总主持人(全国60所学校参加) |
2008.06 -2011.12 |
《艺工结合类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
教育部新世纪教学研究所课题 |
主持 |
2009.01 -2010.12 |
《拔尖创新人才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
主持 |
2011.01 -2013.06 |
《构建信息化教育新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之《高校数字课程建设及教学模式改革》 |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重点课题 |
主持 |
2012.07 -2013.06 |
《财经数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 |
上海市重点教学改革课题 |
主持 |
2017.10 -2019.10 |
《数学类用理科专业“数据计算及应用”的探索与实践》 |
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
吴泉水,徐定华,李艳馥,高卫国,彭济根,王希云,杨银,徐景实,兰莹莹等 |
2018.3-2020.3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 |
浙江省优势专业建设项目 |
主持 |
2016.12开始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 |
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项目 |
主持 |
2019.12开始 |
《“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跨学科、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
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
主持 |
2020.10-2022.12 |
主要教学研究论文:
论文题目 |
期刊名称、卷次 |
《论高校专业规范与专业特色的内涵与关系》(第一作者) |
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8期: 57-58 |
《建设数字化课程,开展高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第一作者) |
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第8期:23-25。 |
《融数学思想和应用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第一作者) |
大学数学,2012年10月,28(5):117-122 |
《结合行业发展实际,积极培育交叉学科群》(第二作者) |
中国高等教育,2014年第21期,58-60 |
《计算科学与工程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第一作者) |
工科数学,67-70,No.6, 2002. |
《大学数学教学规范及其知识体系与课程的构建》(第二作者) |
理工高教研究,2006年第3期:95-97 |
《工程教育:从蚕学馆到理工大学》(第一作者) |
高等工程教育,2008年增刊,29-33 |
《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联动,培养艺工结合的复合型设计人才》(第二作者) |
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8月,第8期,P.49-51。 |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独著) |
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2009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P.77-82 |
《美国工业设计合作教育模式实践与借鉴》(第二作者) |
中国高等教育,2012年第12期:62-63 |
《论理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范研究的整体设计》(执笔人,第三作者) |
中国高等教育,No.15-16, P.45-52, 2008年8月 |
论文集:教育部高教司理工科专业规范综合研究组研究成果——《一般高等院校理工科本科专业规范研究》(副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
论文集:《高校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副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
《分析数学课程的可视化教学设计探讨》(第一作者) |
大学数学,2021年 |
教学获奖:
成 果 名 称 |
等级 |
完成人 |
年 度 |
《数学分析》 |
国家一流课程 |
杨世海,徐定华等 |
2020 |
《数学物理方程》 |
省一流课程 (国家一流课程申报中) |
徐定华,张启峰,魏昌华 |
2021 |
《地方高校工程硕士研究生“三契合”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省二等 |
叶秉良,顾越桦,吕谷来,徐定华 |
2016年 |
《艺术设计类课程E-CO数字化生态环境构建及其学习模式改革》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 |
国家二等 省一等 |
徐定华,孙颖莹,彭慧,季晓芬,张祖耀,金子敏,徐加美,胡讯 |
2014年 |
《行业特色地方高校本科拔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
国家二等 省一等 |
裘松良,陈建勇,郑旭明,王伟祖,蒋彦,梁玲琳,徐定华 |
2014年 |
《基于网络平台的数字化纺织服装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学成果一等奖) |
协会一等 |
陈建勇 彭慧 徐定华 张瑞林 陶炳增 丁至屏 |
2011年 |
《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学成果一等奖) |
协会一等 |
裘松良 徐定华 郑旭明 王伟祖 王吴芳 |
2011年 |
《长三角高校优秀生培养模式与机制的研究与探索》(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省一等 |
叶民,张聪,徐定华等 |
2009年 |
《基于积件思想的CAI教学系统的研制》 (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省二等 |
徐定华,钱海忠,王泽文等 |
200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