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欢迎您,今天是:

硕士生培养

当前位置:首页>人才培养>硕士生培养> 正文

浙江理工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2018级

作者:时间:2019-09-30浏览次数:

我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在原丝纤维和纺织材料等学科方向的基础上发展而成,2001年获“材料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材料学”被批准为浙江省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形成了以纤维材料为特色,涵盖高分子材料、纺织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生物与仿生材料、土木工程材料、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等研究领域的交叉性学科。

本学科注重学术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引进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现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浙江省特级专家1名,省高等学校“钱江高级人才”(特聘教授)2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名,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或第一、二层次13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8名。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6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55人。年轻教师中绝大多数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学科队伍结构合理、学历职称层次高。

在本学科基础上建有“纺织纤维材料与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丝纤维材料及加工技术”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现有教学和科研实验室68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8600余万元。本学科具有很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承担着一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863和973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企业委托开发项目等,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多项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近年来,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二等奖20余项。

一、培养目标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素养和学术研究素养,能够胜任本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技术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或商务贸易等工作,并在某一方面具有专长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包括:

1.具有坚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各种新型材料的研制、加工和测试分析技术,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向。

2.掌握必要的实验设计和计算处理的技能,能独立开展学术研究工作。

3.对学术研究、学术规范有深刻理解,恪守学术道德。

4.思维严谨,逻辑严密,具有能运用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材料物理与化学

① 新型功能材料:通过材料的功能性设计,研究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别是绿色环保纤维、生物仿生材料、信息功能材料、稀土功能材料、能源材料、膜材料与技术、新型轻工材料等。

② 纳米材料及应用:纳米效应与纳米材料的物理与化学特性,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结构、性能研究。研究和发展纳米材料和相关器件技术。纳米材料技术在纺织、包装、造纸等方面的应用。

③ 生物与仿生材料:主要利用可再生生物材料资源研究生物可降解材料及其结构与性能,可再生生物材料在轻工领域的应用及其评价,开展形态仿生、功能仿生及材料仿生等仿生材料结构与性能及其应用研究。

④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半导体材料制备、结构性能分析和器件特性研究,研究和控制半导体材料微观组成、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与电子过程的关系,半导体材料设计与器件设计和制造,及其在通信、计算机、信息家电与网络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2.材料学

① 新纤维材料及功能性纤维材料:主要研究新型纤维和合成高性能纤维材料的制备与技术。对现有纤维大类,通过化学和物理改性,研究开发差别化和功能性纤维的技术原理和方法手段。

② 功能材料:主要研究特种离子交换树脂、高分子膜分离材料、导电性高分子材料、高吸水性树脂、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智能材料、催化材料等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和加工应用。

③ 生物高分子材料:主要研究天然生物高分子(如蚕丝蛋白、纤维素、壳聚糖、核酸等)材料的分子自组装、结构与功能关系;可再生生物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高值化研究。

④ 涉海材料:主要研究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与防护技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源、海洋新材料的制备、理论基础和应用研究。

3.材料加工工程

① 复合材料及先进复合加工技术:主要进行以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生物医学工程和军事防护等为主要应用背景的柔性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电光磁等功能复合材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组织工程纳米纤维与纳米复合材料支架,纤维表面改性及复合材料界面,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和抗冲击侵彻复合材料等的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

② 高分子材料功能化与改性:主要研究聚合物反应挤出加工与高功能化改性,聚合物熔融共混多相体系流动、混合、反应、结构与性能;高分子纤维材料的功能化与差别化加工及改性;高性能过滤材料的加工与应用技术。

③ 纤维及集合体特种成型加工技术:主要研究有机、无机及有机无机杂化微米、亚微米与纳米纤维材料及集合体的特种成型加工技术,及其该类材料在生物医学、精密过滤、能源电池、传感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④ 制浆造纸工程:主要研究纤维基包装材料,印刷材料与适性,植物纤维加工的化学与生物技术,制浆造纸新工艺、新技术与机理,制浆造纸化学品与造纸机湿部化学,制浆造纸清洁生产及环境保护,新型纸制品研究,植物纤维原料高效综合利用。

4.土木工程材料学

① 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主要研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市污泥处理、建筑垃圾处理、重金属污染等处理技术,及其与该类处理技术有关的以环境保护等为主要工程应用背景的环境土工材料性能研究。

② 道路建筑材料:主要研究道路基层、路面新型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测试、工程应用等。包括但不限于沥青混合料改性技术、路面结构性能及测试技术、路面工程材料的宏微观结构及仿真研究等。

③ 废弃材料及其资源化应用技术:主要研究废弃材料的物理、力学、化学及工程特性,研究废弃物利用的新技术及新工艺,研究废弃物材料在资源化应用中其性质的变化规律及测试技术,研发废弃物材料的工程应用技术。

5.纳米材料与器件

① 复合纳米功能材料:主要研究在纳米尺度上,通过精确地控制尺寸和成份来合成材料单元,制备更轻、更强和可设计的材料,同时具有长寿命和低维修费用的特点;以新原理和新结构在纳米层次上构筑特定性质的材料或自然界不存在的材料,生物材料和仿生材料,实现材料破坏过程中纳米级损伤的诊断和修复。

② 纳米生物材料及传感器:主要研究在纳米尺度上按照预定的对称性和排列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核糖核酸等,在纳米材料和器件中植入生物材料使其兼具生物功能和其它功能,生物仿生化学药品和生物可降解材料;动植物的基因改善和治疗,测定DNA的基因芯片等。

③ 纳米材料与结构的设计:主要研究从原子、分子、电子等微观层次上,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蒙特卡洛方法,有限元方法研究纳米结构材料和离子电子混合导电材料的离子和电子输运特性和其它物理性质,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量子力学第一性原理计算,并结合凝聚态理论、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和原子分子物理的基础知识来研究各种功能材料涉及的力学、光学、电学、磁学等基本物理问题,进而由此对新材料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④ 纳米光伏材料与器件:主要研究在纳米尺度下制备半导体光伏材料,包括其光学、电学以及光电性能的改进和提高,进而有目的地将光伏材料组装成光伏器件,通过规模化和技术化提高其光电效率,使其展现出远高于常规光伏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以应用于实际能源领域。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在校学习年限2.5-5年。

四、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包括课程学习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9学分),学术研讨1学分和参加学术报告1学分。

五、课程设置

(注:按一级学科设置课程体系时,在专业学位课程中开设一些必修的公共基础理论课程,为本一级学科研究生必修,其余专业学位课可按不同研究方向开设进行选修。)

课程

类别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学位课程

公共学位课

FL10012

英语口语

32/1

2

必修

FL10020

硕士生英语

54/3

1

必修

MS100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2

1

必修

MS10005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1

2

必修

专业学位课

SC11001

数值分析

48/3

1

选修

属于课组05:必修 最低3分

SC11002

数理统计

48/3

1

选修

MT11011

材料结构与性能 (Ⅰ)

48/3

1

选修 (根据方向选修)

属于课组06:必修 最低6分

MT11013

材料制备新技术

54/3

1

选修

MT11012

材料结构与性能 (Ⅱ)

48/3

1

选修 (根据方向选修)

MT11046

材料近代研究方法与实践

54/3

2

选修 (实践课程)

CA11004

环境土工材料

32/2

2

选修 (根据方向选修)

属于课组07:必修 最低2分

MT11008

高聚物流变学

54/3

2

选修

MT11016

材料加工工程(Ⅰ)

54/3

2

选修

MT11017

材料加工工程(Ⅱ)

54/3

2

选修

MT11018

材料加工工程(III)

54/3

2

选修

MT11035

材料物理与化学(I)

48/3

2

选修 (根据方向选修)

SC11050

材料物理与化学(Ⅱ)

48/3

1

选修 (根据方向选修)

MT11043

高聚物合成及成型加工实验

32/2

1

选修 (实践课程(根据方向选修))

MT11044

现代材料测试技术及实践

32/2

1

选修 (实践课程(根据方向选修))

MT11045

现代聚合新技术与实验

32/2

1

选修 (实践课程(根据方向选修))

非学位课

本学科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纳入全校专业选修课范围,学生可选修全校范围的选修课。专业选修课要求跨一级学科选修1门专业学位课或选修课。

补修课

MT13001

高分子物理(A)

32/0

1

选修 (跨学科专业学生适用)

非本学科毕业生适用

MT13002

高分子化学(A)

32/0

1

选修 (跨学科专业学生适用)

MT13003

高分子材料加工

32/0

2

选修 (跨学科专业学生适用)

其他

学术研讨

/1

要求主讲4次及以上,参加8次及以上

学术报告

/1

要求参加4次及以上

社会实践

不少于2周,至少参加一次社会调查,撰写一篇调查报告,原则上要求在第一学年完成。分散进行。

开题报告

第3学期

学位论文

第3~6学期

六、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硕士生应积极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意选择有重要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课题。学位论文要有新的见解。为确保论文质量,要求做到:

1.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对所研究的课题在基本理论、计算方法、测试技术、工艺制造等某一方面有新的见解,或用已有理论及最新科技成就解决工程技术的实际问题,在学术上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有应用价值。

2.硕士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并在第三学期中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须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参加的开题报告会上就课题的研究范围、意义和价值、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进度作出说明,并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对于科研经费的来源、试验器材的采购和加工计划等应提前考虑并采取措施。开题报告会由各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

3.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提前完成论文者,经本人提出申请,导师、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和研究生处审批后可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4.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表清晰、层次分明,能体现硕士生应具有的宽广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

5.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课题意义的说明、国内外动态、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途径、本人在课题中所做的工作;理论分析和公式;测试装置和试验手段;计算程序;试验数据处理;必要的图表曲线;结论和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等。

6.与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必须在论文中明确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

7.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应达到规定的论文发表要求,具体按照《浙江理工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执行。

8.学位论文必须采用计算机编辑和输出。具体格式参照《浙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

七、培养方式

1.在学院、系的领导下,实行导师全面负责制。既要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又要重视并发挥整个学科的集体指导作用。

2.在对研究生的培养中,应贯彻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并重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较深入的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和发挥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对硕士生进行一次中期考核,选优汰劣。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科研能力者,按计划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学习成绩差,或因缺乏科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或不安心学习及其它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终止学籍。

4.硕士研究生课程所采用的专业教材,应尽量反映本专业国内外的现代先进水平。

5.有条件的学科、专业可与兄弟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中企业共同协作培养。

八、毕业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规定课程和其他环节的学习,考核合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达到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经校硕士和博士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授予学位。

九、其他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