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师数智创新思维和教学理念,4月6日-7日,服装学院“数智融合时尚设计”创新师资培训(第二期)在临平校区蚕学馆顺利举办。本次培训邀请到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院长孙凌云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蔡新元教授、香港高等商学院、中欧时尚研究院院长吴波教授、鸭鸭集团董事长助理江有森老师进校授课。服装学院各系教师、研究生及“数智时尚设计”微专业班学员参加培训。服装学院院长崔荣荣出席开班仪式,副院长冯荟介绍了本次培训课程的内容安排。


一、人工智能趋势·教学逻辑重构
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院长孙凌云教授以《AI大模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题,对人工智能基本概念、发展趋势、领域变革和行动建议作了系统阐述和深度思考。孙教授围绕人类大知识、通用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体、人形机器人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讨论了人机协作将加速未来社会发展,刺激智能物种爆发,重构产业新格局,使AI成为新的基础设置,促进未来科技进步,并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阐述了AI在各领域的应用。他提出面对未来社会和各产业领域的变革,设计教育要全面提升教和学的效率,全面引入AI能力,重构师生关系和人才培养目标;他强调,未来“模型”是设计的重要资产,提出“传统课程+人工智能”的新教学模式,利用人工智能全面覆盖传统课程教学的实施方法和路径,重构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底层逻辑。


二、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内核反思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蔡新元教授以《人工智能艺术的观念与路径》为题,聚焦人工智能时代艺术、未来设计逻辑及未来设计教育,进行了深度梳理、思考和系统阐述。蔡教授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美学、图像和意义、技术和观念,重新思考技术和艺术的关系,通过对艺术在历史各阶段时期的发展和迭代,洞察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艺术范式和未来艺术的生产方式,他提出重返意义成为人工智能时代艺术的重要内核,创意和审美是未来设计的核心。面对当下设计教育中存在的严峻问题和困境,蔡教授强调要结合设计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师资条件、技术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重构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路径和人才培养方向。


三、时尚传播理论·品牌价值构建
香港高等商学院、中欧时尚研究院院长吴波教授,以《时尚传播与品牌打造》为题,梳理了时尚传播理论体系的构建方法与路径,提出时尚传播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及其在品牌中的实践运用。吴教授围绕时尚传播过程中的传者、受众、内容、渠道、符号五大要素,分析了时尚传播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场景、文字、文案、图像、声音、影像等系统语言在时尚产业场景中的演绎,分享了丰富的时尚传播案例。聚焦时尚符号学,吴教授强调通过品牌代码和DNA,塑造产品的外在特质和品牌的内在精神,提升品牌差异化和独特性,并指出时尚传播研究对拓展时尚教育和人才培养深度和广度的重要性。


四、时尚品牌经营·战略方法重组
鸭鸭集团董事长助理江有森以《中国百亿服装品牌在经营上的共性与差异》为题,聚焦中国服装品牌和企业,从商业层面探讨了品牌经营的宏观战略和方法论。江总分享了他对国内外时尚品牌价值的洞察,分析了商业成果成功背后经营逻辑,指出价值主张、客户细分、关键业务、核心资源、用户关系、渠道通路、重要伙伴构架等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通过多个商业操盘案例,江总总结了定愿景、找定位、拓渠道、整产品、提品牌等商业全流程的系统化方法和实施路径,提出品牌价值可持续增长的应对措施。


通过“数智融合时尚设计”创新师资培训系列课程的学习,老师们在上一期培训的启发下,就未来时尚设计教育进行交流,分享环节由王利君教授主持。朱翊叶老师围绕街头时尚:杭州市“天目里”时尚街区的景观再生产、佟季阳老师锁定全球视野中的博物馆时尚策展、黄子棉老师聚焦可持续时尚背景下的牛仔面料创新设计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服装学院高度重视师资创新教学能力的提升,围绕数智时代未来时尚设计教育的变革趋势,开展滚动式的师资创新教学能力培训,帮助师生构建对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对数智化资源和教学技术的认知和掌握,提出要重构时尚设计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重新思考人才培养范式和路径,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时代的时尚设计教育和艺术人才培养质效提升。




“数智融合时尚设计”创新师资培训(第二期)课堂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