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中国教育报》刊登校党委书记赵全军理论文章。
原文如下:
以“大人才观”引领高等教育“加速跑”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要求,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新征程上,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保证。浙江理工大学将牢牢把握历史性发展机遇,做好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坚持大力度创新、高标准要求、高质量育人的发展思路。
大力度创新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模式
科学谋划,精准引育。学校牢固树立“大人才观”,积极谋划人才发展“大文章”。以学科发展为指引,坚持重点布局、梯次推进,合理布局人才结构,精准打造人才队伍建设系统性构架。建立精准引才“三清单”,厘清“需求清单”“分布清单”“政策清单”,提高引才的针对性、成功率。积极拓宽人才源头渠道,通过以才带才、论坛会议聚才、精准推介吸才、比赛识才等多种方式,积蓄源源不断的人才源头活水。
优化机制,破解难题。针对人才评价存在学科差异、人才薪资存在领域差异、人才引进后成长发展难、引才合力形成难等难题,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机制改革、政策创新,破除在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引进成长的引育机制、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探索预引进、举荐制、不同学科人才个性化分类标准、校地校企合作引才等创新机制以及差异化政策,并在有条件的学院开展改革试点。
提升服务,营造环境。学校积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优质“生态环境”,为人才成长“浇足水”“松好土”“施够肥”。全方位构建人才服务体系,在优化服务上做“加法”,真正做到尊重人才、包容人才,为人才提供广阔的事业空间、优良的发展环境、贴心的生活配套。同时,大力宣传典型先进事迹,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构建起集聚人才的“强磁场”,为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持久稳定的智力支撑。
高标准打造过硬的干部队伍
建设高水平大学,高素质干部队伍至关重要。学校立足学科、学院、部门的优势特点、发展阶段和发展需要选干部配班子,为促进学校整体性跃升提供有力支撑。
选优配强,提升干部队伍整体合力。学校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实“五个过硬”,不断优化结构、增强功能,为干部队伍注入新活力、充沛新动能,锻造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牢“大人才观”理念,形成合理的干部梯队结构,尤其注重学术型、管理型和双肩挑干部的结构平衡,形成叠加效应,既满足当前学校发展需要,也引领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
精培优育,全链条培育高素质干部队伍。聚焦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需要,立足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和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建强“选育管用”队伍建设完整链条。通过精准多元“选”、科学实战“育”、常态严格“管”、合理导向“用”,打造一支能冲锋、有能力、能干事、愿干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积极运用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多方联动培养锻炼机制,拓宽干部成长路径。
高质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高水平人才培养。学校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面向学生未来发展,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学校将继续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用好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学校+示范中心”双平台,深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统筹校内外资源,深化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持续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标准化专业化建设,健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动态管理预警机制。
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扎实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不断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坚持将创新创意创业教育目标要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聚力“培养链、产业链和创新链”三链融合,培养具有新时代内涵的科技创新、艺术创意、营商创业“三创”卓越人才。进一步优化“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推进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充分发挥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学校地方研究院优势,继续引导师生面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广泛开展产教融合,培养能服务国家和地方需求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锚定“双一流”,奋斗正当时。学校将立足新定位新使命,牢牢把握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重大契机,持续推进“十四五”规划,以高水平人才队伍为牵引,以专项行动领衔破难,推动各类人才各尽其才、大显身手、奋发进取、竞相奔腾,扎实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赵全军 作者系浙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