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学术活动月系列学术讲座(157)
主题:医用磁控微纳机器人: 从个体到集群
主讲人:张立 教授/博导
时间:2022年11月29日星期二 15:00
地点:24-415报告厅
简介:
张立,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博导,2012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任教,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机器人与智能系统联合实验室港方主任,兼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外科系礼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微纳米机器人学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和微纳米机器人集群。在Science Robotics、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SCI学术论文、综述或受邀撰写新闻与见解共300余篇。研发的微型仿生机器人“人造细菌鞭毛”于2012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收录为“最微小的医用微型机器人”。基于谷歌学术统计,目前他的H-index是65,文章总被引用次数超过15000。2020年出版《微纳机器人:从个体到集群》专著1项。在多个国际会议上获最佳会议论文奖或最佳会议学生论文奖。曾获香港研究资助局杰出青年学者奖、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纳米技术理事会杰出讲师、香港中文大学青年学者研究成就奖、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杰出青年学者研究奖、香港研究资助局研究学者奖等荣誉。此外,张教授也是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杰出学人、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和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
报告摘要:
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费曼先生1959年提出的微纳机器人的概念一石激起千层浪,自此这一领域的创意不断涌现,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这种可以小至微纳米尺度的机器人执行器,能将多种多样的能量转化为动力,是人类在微观世界中的“双手”。近年来,通过运用磁场技术来控制微型医疗机械人进行诊断和手术是医疗机器人学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本次报告中,基于本课题组最近五年发表在《科学机器人》、《科学进展》、《自然通讯》、《ACS Nano》等专业期刊上的一系列学术文章,将介绍磁控微纳机器人平台在医学诊断和治疗应用的一些研究进展和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主办单位:
浙江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处
浙江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协会
浙江理工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承办单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青促会
自然科学学术活动月系列学术讲座( 158 )
题目:申请基金的一些经验分享
主讲人:曾泳春 教授/博导
时间:2022年11月30日星期三 14:30
地点:17-312会议室(参加专家线上报告)
主讲人简介:
曾泳春,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纺纱、非织造布技术中气流/纤维运动机理及应用。2004年博士毕业任教至今,获得5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同时入选全国百篇优博、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上海市曙光计划等。
主办单位:
浙江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处
浙江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协会
浙江理工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承办单位: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