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屠澄轶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Sustainability(Nature大子刊,影响因子27.157,中科院一区Top)上发表了题为“The emergence of cooperation from shared goals in the governance of common-pool resources”的研究性论文。屠澄轶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
随着人类人口的不断膨胀,人类为满足自身快速增长的需求,对自然资源消耗的深度和广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导致人类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快速工业化进程也伴随着巨大的自然资源消耗,对林业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等的保护已经引起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自然资源可持续并且平等的使用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治理挑战,特别是拥有公共属性的集体所有和管理的公共池塘资源(Common Pool Resource)。由于公共池塘资源的高竞用性和低排他性,它的调控极其困难,而且存在被过度使用导致陷入困境的危险。
加勒特·哈丁(Garrett Hardin)分别于1968和1998年在《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论文《公地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和其补充(Extensions of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假如使用者遵从短期利益最大化,那么该资源的耗尽并且后代无法获得任何资源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公共池塘资源并没有出现公地悲剧。围绕公共池塘资源的产权制度形成了三种主要的治理理论,特别是以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为代表的自主治理理论。使用者可以自组织和设计出机制,以避免公共池塘资源的公地悲剧,即资源过度使用导致耗尽的出现。
虽然海量的相关研究在这之后出现,但是大部分都集中于使用者的相互作用和它们对策略选择的影响,没有考虑资源的不断变化和资源耗尽的严重性等如何影响策略选择,此外还缺少可以用来测试理论模型的真实实验数据。尽管人类社会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很早就被认识到了,但是这种相互作用涉及的复杂模式和过程一直没有被很好地描述,更缺乏深入且全面的理解。策略选择和资源变化的相互联系一直没有被很好的研究,且这种联系如何影响公共池塘资源的长期可持续性仍是不明确的,更缺乏一个通用的框架去分析耦合资源和策略系统的可持续性和对应的一些核心条件的作用。
论文提出一个创新的理论框架用来模拟公共池塘资源动力学耦合博弈论使用者策略演进,其中使用者通过一个社会网络连接在一起并且选择从有限且可更新的公共池塘资源中获取资源的策略。为了平衡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使用者会采取一个折中的策略对应于短期和长期的收益,论文试图用最优控制理论来讨论最优解。为了测试这个理论框架和相关假说,本论文还开发了一个在线交互式平台来执行真实世界的实验。通过这个平台,实验能够严格的模拟理论框架的设定,并且能够探讨是否理论预测和实验结果相似。假如使用者完全最大化他们的个体短期利益,资源-策略系统趋向于公地悲剧。假如使用者通过自组织合作达到群体长期利益,资源-策略系统是可持续的。
通讯作者简介
屠澄轶,博士,毕业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师从意大利科学院院士Amos Marita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博士后,师从环境科学政策管理学院院长Paolo D`Odorico会士。获得意大利卡萨Fellowship和国家优秀留学生奖学金,主持微软AI for Earth和认知导航等基金项目,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Environment Research Letter等多个SCI期刊审稿人。近年来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唯一通讯作者发表Nature子刊Nature Sustainability两篇、Cell子刊One Earth一篇、Cell子刊iScience两篇。
主要研究方向是社会生态系统及其韧性,即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相互耦合的系统以及这类系统遭受干扰后维持其基本结构与功能以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能力。基于复杂系统、网络科学、统计物理和数据科学等理论,采用建模分析的定量方法取得了较为系统且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基于系统思想构建了耦合人类环境的全球粮食系统理论框架;建立了植物回报传粉者正反馈作用机制模型;提出把高维社会生态系统化简为低维有效系统的解析框架。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893-022-01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