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浙江理工大学荣获中国专利奖2项

发布时间:2023-07-27 作者与来源:科学技术处  浏览次数: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关于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授奖的决定。浙江理工大学作为专利权人再获佳绩,2项成果被授予中国专利奖优秀奖,这是我校在该奖项上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

近年来,学校立足国家重大战略和浙江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强力打造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高水平服务的知识产权发展“理工模式”,推动形成首个亿元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22年度科技成果转化数量位居浙江省高校第一。下一步,学校将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不断创新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大力开展高质量专利布局和培育,持续提升学校专利创造、运用和管理水平,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争创“双一流”提供有力支撑。

据悉,中国专利奖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主办,是我国唯一的专门对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给予奖励的政府部门奖,也是中国专利领域的最高荣誉。

附: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授奖的决定

https://www.cnipa.gov.cn/art/2023/7/21/art_75_186490.html


浙江理工大学中国专利奖获奖项目清单

序号

专利号

专利名称

专利权人

发明人

1

ZL201610355479.X

一种超细型复合纤维及其加工工艺

浙江理工大学

王秀华、林巧巧、张须臻、姚玉元、束永健

2

ZL201410231206.5

一体化内嵌驱动的针织机械专用数字选针器及控制方法

浙江理工大学

彭来湖、郭波锋、胡旭东、史伟民、万中魁、未印

项目1简介

专利“一种超细型复合纤维及其加工工艺”通过聚合物原料和纤维截面的独特设计,经一步法熔融纺丝可直接制备具有优良异收缩性能的裂离型复合纤维,避免了同类超细纤维需与高收缩纤维网络合股的工序,其织物无需磨毛即获得优异的绒感。与常规同类纤维相比,该纤维具有潜在异收缩性强、热收缩可控的性能优势。该成果以材料学院新型纤维材料实验室王秀华教授为第一发明人,多年来该团队围绕新型纤维的设计与制备,与化纤产业深度融合,专注于解决差别化、功能性纤维开发过程中的痛点难题。

高收缩涤锦复合纤维形貌图

项目2简介

专利“一体化内嵌驱动的针织机械专用数字选针器及控制方法”针对提花针织机械核心组件“选针器”容易产生信号串扰、反射效应和电磁干扰,造成工作不稳定,动作错误的问题,创造性提出原位控制的思想,将驱动电路与机械部件结合,控制边缘部署,通过选针器结构和控制方法的改进,提升抗电磁干扰能力,从根本上解决选针工作不稳定难题。专利产品内嵌驱动电路,控制指令差分串行双向传输,具备了强抗干扰能力,满足了恶劣电磁环境下提花编织的稳定控制需求。目前该技术已在福建、浙江、山东、河南、江苏等省份23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基于传感驱动功能共位的压电式选针器失效检测方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