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系简介 |
组织框架 |
浙江理工大学物理学系最早可以追溯到1960年的物理教研室。2004年开始招收应用物理学本科生。2012年凝聚态物理学科成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并自主设立了纳米材料与器件二级学科硕士点,2014年应用物理学成为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2015年联合获得省一流学科(A类材料科学与工程,负责材料物理与化学),2017年获批物理学一级硕士点,2018年“光场调控技术实验室”获批为浙江省重点实验室。2021年应用物理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开始招收电子信息(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22年建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物理学科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积极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形成了两个本科专业(应用物理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和四个研究方向(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精密测量物理)。本专业面向光电材料与器件应用、新能源转换和存储领域(太阳能光伏和LED、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相关产业等)、量子信息、量子通讯、光学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相关技术工艺开发、工程设计应用和资源与环境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应用型本科和硕士层次专门人才和高级应用型人才。已毕业硕士生144人,博士研究生5人,就业率为100%。
1、坚实的红色引擎:物理学系始终坚持党建统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七个有力”,注重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发展,并将“思政育人”作为“党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用课程思政“金课”赋能增慧,形成独具学科特色的育人新模式。2021年支部获评第二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2023年支部书记领衔的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获批第二批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
2、鲜明的学科特色:物理学科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积极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形成了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精密测量物理4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本学科围绕新奇量子材料物态和机理开展自旋调控、物态制备、材料设计等计算物理的研究;紧扣浙江省能源短缺的问题,在超宽禁带半导体、光伏、光解水制氢以及储能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针对浙江省产业升级高端制造领域开展了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的基础研究以及量子通讯和量子通讯的基础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围绕国家“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对光学技术发展的新要求,开展了光学信息处理和微纳光学等领域的研究。同时,结合本校纺织科学特色,多学科交叉,开展了高性能复合纤维材料的基础和产业化研究。
3.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物理学系现有教师57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0人,国家级人才7人,省级人才10人,93%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70%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求学或访学经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人、第二层次2人、第三层次1人,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人、高层次拔尖人才2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
4.良好的科研条件:2018年以来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9项(国家级25项、省部级24项),到账经费2500余万。另外本学科累计已投入3000余万元购买科研及教学仪器设备,建成了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光学及计算物理等多个研究平台。拥有浙江省光场调控技术重点实验室,获得省部级科研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
5.优质的人才培养:本学科以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以实现物理类拔尖创新型人才和光电类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2018年以来我系学生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等国家级奖项6项;近五年,在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工和数学等学科培养了144名硕士毕业生,5名博士毕业生;建立了完整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并与台湾辅仁大学、日本福井大学、美国德州农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