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理学院马凤玲教授团队在心理学国际顶级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1-02 点击量:

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心理系马凤玲教授团队在心理学国际顶级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中科院SSCI一区,Top期刊,2022年影响因子8.4)发表题为“If They Won’t Know, I Won’t Wait: Anticipated Social Consequences Drive Children’s Performance on Self-Control Tasks”的文章。理学院研究生顾欣欣(2020级)和汤灵辉(2021级)为本研究做出重要贡献,马凤玲教授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Gail D. Heyman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

据悉,理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团队建设,出台了《理学院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办法》等一系列举措,强化有组织科研,充分发挥优秀创新人才的团队力量,争创标志性成果,进一步提高学院的科研水平。


研究成果介绍


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Walter Mischel教授的棉花糖实验,被列入20世纪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实验之一,其研究成果对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商业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研究发现,可以成功等到2颗棉花糖的儿童,在学龄期的学业绩点更高,成年后的社会经济地位和耐挫力等都具有明显优势。半个多世纪以来,研究者主要基于能力视角解释儿童延迟满足表现中的差异,将自控力的高低视为预测孩子未来的重要因素。然而,马凤玲教授团队基于前期研究基础,首次提出并验证了“预期社会收益假说”,为理解年幼儿童延迟满足能力对青春期和成年期发展结果的预测作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释框架。

研究对3-5岁儿童进行了3项预注册的实证研究。不同于经典测试任务,本研究的奖励物通过一个计时器控制的盒子自动发放,这个自主设计的实验装置(详见Fig1)有助于识别经典测试任务中混淆的社会性与非社会性动机在儿童延迟等待行为中的不同驱动效果。

研究发现,当儿童相信实验者不会知晓自己的行为表现时,相比于经典测试任务,儿童的延迟等待时间显著减少,与儿童的自控力水平无直接相关;增加物质奖励对儿童延迟等待表现的促进效果,等价于实验者知晓行为结果这一潜在社会收益所带来的激励效果。


研究成果表明,年幼儿童的延迟等待决策与个体对提供奖励这一行为的预期社会收益有关,儿童会根据多种社会线索来策略性地调整自身的行为模式,以获得社会和/或物质收益的最大化。

马凤玲教授团队近年来在Psychological Science连续发表2篇论文,分别提出并验证了“声誉假说”和“预期社会收益假说”,为全面理解儿童行为决策中社会性与非社会性因素的影响机制,揭示个体应对激励的独特反应模式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启示。Psychological Science是美国心理科学协会旗舰期刊,主要发表具有创新性和引领性贡献的研究成果。


1Ma. F.*, Gu. X., Tang. L., Luo. X., Brian J. Compton, & Gail D. Heyman*. (2023). If They Won’t Know, I Won’t Wait: Anticipated Social Consequences Drive Children’s Performance on Self-Control Tasks.Psychological Science, 34(11), 1220-1228.

https://doi.org/10.1177/0956797623119819

2Ma. F.*, Zeng. D., Xu, F., Brian J. Compton, & Gail D. Heyman*. (2020). Delay of Gratification as Reputation Management.Psychological Science, 31(9), 1174-1182.

https://doi.org/10.1177/095679762093994

3、邱梓豪,马凤玲,胡信奎,高维,车佳祺.浙江理工大学. 202211342225.6 [P].受理时间:2022-10-31.


Baidu
map